最优投资策略与年龄的关系
马尔基尔在《漫步华尔街》中提出的“最优投资策略与年龄有关”,其核心思想是:一个人的投资组合(即持有的股票、债券、现金等资产的比例)应根据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调整,以匹配其随时间变化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目标”。
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基于两个至关重要的基本原理:
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期限(Time Horizon)密切相关:年轻人拥有更长的投资期限(距离退休还有几十年),这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从市场的短期波动和暴跌中恢复过来。因此,他们可以承受更高的风险(即投资组合中股票占比更高),以追求更高的长期回报。而年长者投资期限短,无法承受巨大的短期损失,因为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本金大幅缩水后恢复过来。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的转化:年轻时,你的主要资产是你未来工作收入的现值,即“人力资本”。这份收入相对稳定(像债券一样提供持续现金流)。因此,你可以将你的金融资本(即你的储蓄和投资)更多地配置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如股票)来平衡。随着年龄增长,你的人力资本逐渐被“消耗”并转化为金融资本。当你退休时,人力资本降为零,你的生活完全依赖于金融资本。此时,金融资本本身必须变得像你年轻时的工资一样可靠,因此需要降低其风险。
下面,我们分阶段详细说明这个策略是如何与年龄挂钩的:
不同年龄阶段的最优投资策略
马尔基尔在书中给出了一个经典的、简单易行的资产配置指南,即 “100/120减去你的年龄”法则。
公式:投资于股票的比例 = (100或120) - 你的年龄
剩余部分:投资于债券和现金等更安全的资产。
这个公式有两个版本,反映了个人风险偏好的细微差别(你是“激进”还是“保守”):
激进版(120法则):股票占比 = 120 - 年龄
保守版(100法则):股票占比 = 100 - 年龄
我们以“100法则”为例,来看一个具体的生命周期规划:
- 积累阶段(20-30多岁:青年期)
年龄:25岁
股票配置建议 (100-25=75%):70% - 85%
债券/现金配置:15% - 30%
解读:
目标:资本快速增值(成长性)。核心目标是利用复利的魔力,为未来的重大支出(买房、子女教育、退休)积累财富。
风险承受能力:极高。距离退休还有40年左右,可以完全无视市场的周期性下跌。市场下跌时,反而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买入更多资产。
策略:应广泛投资于国内外股票指数基金(如美国标普500指数基金、全球股票指数基金),少量配置债券基金以保持平衡并在市场大跌时提供买入机会。
- 巩固阶段(40-50多岁:中年期)
年龄:50岁
股票配置建议 (100-50=50%):45% - 60%
债券/现金配置:40% - 55%
解读:
目标:从资本增值向资本保值过渡。你已经积累了大量资产,现在需要保护它们,防止在临近退休时遭遇重大亏损。
风险承受能力:中等。距离退休可能还有10-15年,虽然仍有时间恢复,但一次像2008年那样的大熊市可能会严重破坏你的退休计划。
策略:开始系统地降低股票仓位,增加债券和高股息股票的配置。这个阶段是“锁定收益”和“风险管理”的关键期。
- 支出阶段(60岁及以上:退休期)
年龄:70岁
股票配置建议 (100-70=30%):20% - 40%
债券/现金配置:60% - 80%
解读:
目标:资本保值和产生稳定收入。投资组合产生的利息和股息将成为退休生活的重要收入来源。
风险承受能力:极低。你已经没有工资收入,且投资期限很短。一次50%的市场下跌意味着你的退休生活质量将直接下降50%,而且你可能没有时间等待市场回升。
策略:投资组合应以高质量的债券、大额存单、货币市场基金和高股息蓝筹股为主。保留一部分股票(如20-30%)是为了对抗通货膨胀,确保你的购买力在未来20-30年的退休生活中不会萎缩。
总结与关键要点
动态调整(Rebalancing):这不是一个“设定后就忘记”的策略。你需要每年或每几年检查一次你的资产配置比例。如果因为股市大涨导致股票占比远超目标,就卖出部分股票买入债券,使比例重回目标值。这本质上是“高卖低买”的纪律性操作。
个人化:这只是一个通用指南。具体的比例还需根据你的个人风险偏好、健康状况、家庭负担、具体财务目标等因素进行微调。一个极其厌恶风险的25岁年轻人,可能也会选择更保守的配置。
核心工具是指数基金:马尔基尔是有效市场假说的支持者,他坚信大多数投资者无法持续战胜市场。因此,他强烈推荐使用低成本的宽基市场指数基金作为执行这一策略的工具,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并节省费用。
总而言之,“最优投资策略与投资者的年龄有关”这句话的精髓在于: 它为你提供了一个清晰、纪律化的框架,让你在漫长的人生中,既能利用年轻时的高风险承受能力去博取高回报,又能在年老时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财富,平滑地完成从“进攻”到“防守”的战略转变,最终实现一生的财务目标。这是一种兼顾了智慧与理性的生命周期投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