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冒的最大风险就是代理人风险
年纪小的时候我非常羡慕那些咨询顾问,思维缜密见识高卓,仿佛指点江山一败落公司就立马起死回生,后面当然发现这大半是出于自己的想象。尤其有给几家公司做顾问之类的经历,非但没有预期的美好感受,整个过程更是诚惶诚恐惴惴不安。
华与华方法的华杉讲战略咨询是天底下最好的买卖,案子若是成了便永远成为咨询公司的招牌项目,创始人走到哪都会把这家公司的成功与他们的咨询贴上强因果联系,更重要的是做挂的公司永远不会出来发声,中国人好面子,花了冤枉钱的犯傻经历从来不值得那出来炫耀,短命的创业公司更是没机会从坟墓里出来发声。
虽然不知道华与华方法是否有这类黑历史,但华杉却指出了做战略咨询最大一个“好处”:风险收益的非对称性。收了甲方一大笔咨询费,给出战略建议后却不用真正为执行决策的风险买单,客户成功了下次咨询费便可以大提价,做挂了抹掉这个案子,江湖上也传不出啥坏名声。
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
观察到有这么美妙的商业模式后,我却是后背脊发凉。甲方落实咨询方案后,无非两种情况,
第一种,不灵。
第二种,奏效。
第一种不提,即便是第二种,可以很肯定最后落地的内容必然不是咨询顾问出的原版方案,中间必然经过数次调优迭代。这由实践的客观性规律决定而跟咨询顾问经验多丰富无关。现实情况的各个要素在变,因此战略必须是动态的且越贴合实际越可能发挥作用。最重要不是战略本身而是风险承担的不对称,甲方为战略落地风险买单,乙方的声誉和收益并没有跟这个风险挂钩。
不用承担风险而坐拥收益,这不比不劳而获更害人么?不劳而获最多是养成了懒汉心理,有点羞耻心的至少不会以此为傲;做智力输出这事多高级多有快感,不灵情况下埋尸不提,奏效情况下客户真正买单了风险,而你却可以无风险的坐收客户闯赢鬼门关后的成功案例。长此以往那种智力满足感下建立的虚妄自信,多半丧失掉对现实复杂性的敬畏和实操难度的估量,眼越看越高(关键还是斜眼)手却越来越生,这不是自废武功是什么!
后来我知道我发现的这个东西塔勒布早就发现,为此他还单独写了一本书《非对称风险》论述,这种扭曲现象他称之为“代理人风险”。
后来我又发现满世界都存在着这种代理人风险,大到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国企全民所有制下的缺乏竞争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下职业经理人的过度冒险行为,小到企业内部员工的“出工不出力”。
最后这条尤其有意思,雇主和员工在合作框架上本质是博弈关系,雇主出钱买员工的时间,员工希望及格线以上程度交付而非被榨干到极限。有意思的是信息时代专业工作者的产出并不像工业时代流水线上的记价劳作一样清晰可界定,因此“出工不出力”便成为了最隐蔽的代理人风险。
但道理是一样的:看上去占了便宜的最后只有坏处。
把自己放在风险环境里,承担最直接的风险而后胆战心惊拼尽全力,这是我经历过关于成长最高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