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完美二把手人格么?

读到这个标题你想到了谁?

推动事物发展的两股重要力量分别是拉升力(动力)以及摩擦力(阻力),拉升力对企业来说是使命愿景价值观,对个人是向上昂扬的生命能量,磅礴汹涌,势不可挡。摩擦力是现实世界,是既定的利益格局,人性的趋利避害。带着理想出发的创始人往往都看到了第一种力的价值,并且也大多擅长于拉升力的运用和激发,这也正是他们吸引众人魅力所在。

拉升力是平地起高楼的显而易见,但是摩擦力却能见度低,不怎么显。但光看到拉升力看不到摩擦力,结局就是不接地气,落不了地,最后理想主义在现实中被撞的鼻青脸肿。

长征前的毛泽东就处在这个阶段,1929年6月,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前,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商量军队领导办法,毛泽东提出党对军队有绝对领导权,同时军队要负责根据地建设,朱德等军人不同意,军队职责是打仗,搞根据地建设是什么鬼?党对军队也不合适管太多。

毛泽东脾气倔口气硬,说话不留情面,杠不过军人团体,直接辞掉前委职务。新当选的前委陈毅上来后好意协调两边,被倔脾气的毛泽东扣上“陈毅主义”的帽子。那年毛泽东已经三十六岁,但仍旧跟愣头青一样只论对错,事后看他那些年的异见是如此的正确和前瞻,但瑞金时期的毛泽东四处碰壁,反复上演硬刚-请辞-做冷板凳三部曲。

低摩擦性人格具备三大特征,分别是系统观,低风险偏好,把握现实能力强。

低摩擦性人格第一大特征首先是完整的系统观,他们没有视角盲区,能同时把握拉升力和摩擦力两者的存在,如果一个决定同时高拉升低摩擦,毫无疑问是他们的首选。但是拉升和摩擦很多时候在空间上会冲突,时间上有先后。

这个时候低摩擦性人格的第二大特征-低风险偏好开始发挥作用,如果拉升和摩擦皆有,此时他们的取舍是先追求低摩擦选项。他们的思考是动力可能衰竭,阻力必然存在。低摩擦选项高确定性,高拉升选项可能赔率大但是风险也大。低风险偏好意味着求稳,求稳的解法就是不得贪胜。

低摩擦性人格同时是把握现实能力很强的高手,理想主义者从未来倒回到现在,现实主义者从现在通向未来。梦想破产往往不是死在缺乏宏大架构上,而是没做到精巧得排掉现实的暗礁。低摩擦性人格对摩擦力洞若观火明察秋毫,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设计出低摩擦路径。

完整系统观,低风险偏好,把握现实能力强,这三者加起来不就是完美的二把手人格么?

周恩来在南开是张伯苓的学生,1921年旅法期间创建党支部,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他是现场最高指挥。瑞金期间,前三次反围剿的总指挥是毛泽东,留苏派让李德指挥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才不得不开启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很多人不知道,第四次反围剿的总指挥是周恩来,前四次都赢了。

第五次反围剿李德主张“正规军”打“阵地战”,用红军的“多路分兵”对付敌人的“多路进击”,周恩来主张集中兵力。据伍修权回忆,周恩来跟李德有多次争论,“有时候周恩来直接用英语对李德讲”。李德拒不接受周的正确建议,周不得不服从并组织实施。

周恩来具备完整系统观,当时共产国际对国内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党内指挥权被留苏派把持,力排众议是改变不了局面的,反映意见不成后遵守组织纪律,保持指挥系统顺畅是大局。

另一边,周恩来一直在观察毛泽东,这个没留过洋的师范生频出惊人之论,“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等等,原则性强,见解独特,性格执拗。中央红军离开江西起一路败退,周恩来越加感受到毛泽东磅礴旺盛的拉升力对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价值。

行军至贵州,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做报告,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做了自我批评,并且全力推举由毛泽东来领导红军的今后行动。1935年遵义会议起,毛泽东正式确立军事指挥权,而后开启了两人接下来41年的合伙生涯。

从瑞金到长征期间的五年,尤其在做冷板凳的后几年,毛泽东补上了摩擦力的维度,他知道了有时候正确抵不过共识,开发了“团队大多数”的工作方法,如果去看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发言,你会发现完全已经变了一个人,毛不再不留情面的怼人,反而替大家解围:留苏同志和国内同志都是好的,以前的革命方法也没错,我们的重大失败只是军事指挥造成的,有问题改一下就好了。

低摩擦性无疑在“组织”这件事情上是天赋,这类人格在个人发展的每个阶段往往都是令人感受到如沐春风,人缘极佳。如果背后没有理念的支撑,低摩擦性人格极容易被理解成犬儒主义,世故以及无所作为。

十年浩劫,周恩来保护了大量的干部,维持着国内基本的经济秩序,虽然都是以被砸烂后修修补补的方式,但是为何他没有更早的去发起结束这个错误呢?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以他在党政军的元老地位和威望,以这场浩劫普天上下的不得人心,他做发起,可能历史会是另一种走向。

多年来我困惑于此,周无子嗣,少年立志,明哲保身爱惜羽毛说不通。直到我这两年,我生成了新的一种猜测:周是典型低摩擦性人格,他不是没想过发起结束,但发起结束必然引起核心集体撕裂,全国局面甚至有进一步崩坏的极大风险,他的低风险偏好让他一定要避掉崩掉的可能,并且,发起结束还可能未成,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经不起二次伤害的折腾。于是,选择自不意外。

谁是你心目中完美的二把手?

在我心目中只想到一人,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唯二能担得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字的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