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发现一个细节:冯诺依曼对冯诺依曼架构的灵感来源最初来源于蒸汽时代的纺织机。当时的一种改进型的纺织机能够保存要纺织的图案的模板,要织哪个图案,就用对应的模板,这是最初计算和存储分离的雏形。原来伟大的技术最开始可能来源于并不起眼的东西,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有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马斯克,巴菲特,查理芒格都是被称为“书虫”的人。

​ 他个人从小的经历是经典的犹太家庭的经历。冯·诺依曼的父亲麦克斯是个典型的犹太人,勤奋、机智和善于经营,年轻时就已经是布达佩斯的银行家,教育子女方面他有卓越的才能,冯·诺依曼的母亲贤慧温顺,受过良好教育。一个生动的例子是一家人用餐方式很特别,无论是午饭还是晚饭,全家人一边用餐一边开研讨会,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提出特别主题供大家分析讨论,气氛活跃。冯·诺依曼的餐桌经常高朋满座,类似现在的商业午餐。小冯·诺依曼在这种环境之下,从小就进行各种阅读然后在讨论会上进行展示。六岁时就能用希腊语同父亲互相开玩笑,八岁时掌握微积分,十岁时读完了一部四十八卷的世界史,并可以对当前发生的事件和历史上某个事件做出对比,十二岁读懂领会了《函数论》要义。

​ 十八岁的冯•诺伊曼同时在三所大学注册:在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学习化学工程,每晚完成柏林大学数学专业的作业,在每个学期末回布达佩斯大学参加他从没上过课的数学考试。二十二岁那年他不但从苏黎士联邦理工拿到化学工程学位,还通过了当时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数学博士答辩。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刚成立时,三十岁的冯•诺伊曼教授和五十多岁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数学家维布伦、数学家亚历山大一起成了高等研究院最初任命的四位教授。